天津商业大学食品与药品实验教学中心
  • 首页
  • 中心介绍
    总体视频
    中心介绍
    中心队伍
    中心主任简介
  • 网络教学
    多媒体课件
    典型自编教材
  • 年度报告与成果展示
    2022年度考核报告
    2021年度考核报告
    2020年度考核报告
    2019年度考核报告
    2018年度考核报告
    2017年度考核报告
    2016年度总结材料
    教学效果
    成果展示
    建设成果
    示范与交流
  • 设备与环境
    设备与环境
  • 特色优势
    特色优势
  • 政策文件
    政策文件
  • 教学案例视频
    教学案例视频
  • 申报材料
    1 申报书
    2 总体情况视频
    3 政策文件
    4 教学案例视频
    5 典型自编教材
    6 典型多媒体课件
    7 获奖专利证书

网络教学

多媒体课件
典型自编教材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教学  >  典型自编教材  >  正文  
典型自编教材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

    课程编号:0741522075

    实验指导书

    主撰人 赵培

    审核人 胡志和

    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

    二〇一〇年十月

    前 言

    1.实验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动植物检验检疫实验技术,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在实验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食品安全技术相关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⒉ 适用专业年级食品安全专业第5学期

    ⒊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

    ⒋ 实验课时分配

    实验项目

    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实验

    学时

    实验一 害虫的捕捉

    选做

    验证

    5

    4

    实验二 害虫的识别与标本制作

    选做

    验证

    5

    4

    实验三 种子洗涤检验

    选做

    验证

    2

    4

    实验四 种子分部透明

    选做

    验证

    2

    4

    实验五 动植物细菌血清学检测

    选做

    综合

    2

    4

    实验六 肉品检验技术

    选做

    综合

    2

    4

    实验七 蛋品检验技术

    选做

    综合

    2

    4

    实验八 乳品检验技术

    选做

    综合

    2

    2

    实验九 水产品检验技术

    选做

    综合

    2

    4

    ⒌ 实验环境食品安全实验室

    ⒍ 实验总体要求

    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实验服。保持实验台的整洁,自己的物品需放置在指定位置,贵重物品随身携带。

    ⒎ 本实验的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建议

    本大纲根据检验检疫的基本原理与技术,设计了9个实验,包括害虫的捕捉;识别与标本制作;种子洗涤;种子分部透明;细菌的血清学鉴定;肉品检验技术;蛋品检验技术;乳品检验技术;水产品检验技术。内容涉及检疫、识别、检验、鉴定。包括植物检疫、植物检验、动物产品检验三方面的内容。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方法。重点是对技术的灵活应用,难点是对知识框架的构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对实际数据的处理和合理地分析解释和说明。方法是建议广泛涉猎相关知识,总结基本方法与理论。

    目 录

    实验一 害虫的识别

    ……………………………

    4

    实验二 害虫的检验与处理

    …………………………

    7

    实验三 种子洗涤检验

    ……………………………

    9

    实验四 种子分部透明

    ……………………………

    11

    实验五 动植物细菌血清学检测

    ……………………………

    14

    实验六 肉品检验技术

    ……………………………

    17

    实验七 蛋品检验技术

    ……………………………

    21

    实验八 乳品检验技术

    ……………………………

    24

    实验九 水产品检验技术

    ……………………………

    25

    实验一 害虫的捕捉

    一、实验目的

    1对校园昆虫网捕。

    2掌握捕虫方法工具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害虫的网捕。

    三、实验要求

    讲授与捕捉。

    四、实验准备

    在进行实验之前,要求学生在对课堂相关知识点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认真阅读本实验指导,并进行归纳总结,完成预习报告。

    五、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昆虫种类繁多,习性各异,应根据不同虫种的生活习性,分别采用不同的措施进行捕捉。

    (一)捕虫网捕虫法

    操作要点如下:

    1.观察虫情

    不论是定点专项采集或是随机采集,初到采集现场,不可操之过急,先要冷静观察虫情。尤其是在虫量不多的情况下,更应仔细观察动静,摸清昆虫飞动的规律,包括飞动的高度、速度、方向等,结合当时的风向、风带等因素,再立意作好准备,开始挥网捕捉。

    2.顺势兜捕

    摸清虫情后,待其再次飞临,可用目测方法判断其飞临方向、高度和速度以及风向、风速等瞬间具体条件,手握网柄、瞄准方位,待其进入有效距离后,顺势举网一挥虫即入网。所谓顺势兜捕,就是在静观不动情况下,根据昆虫飞临方向,或迎面或旁侧及时调整最佳方位,出其不意,一举入网。如一网失误,不必尾追,而是以逸待劳,一网不入,再等二网。

    3.翻封网口

    一旦虫入网,要立即翻转网袋,把网底甩向网口,封住网口后,入网的昆虫才不致逃逸。挥网捕虫和翻封网口是连续、快速的两个动作,是用捕网捕虫的一项基本操作。

    4.取虫入袋

    入网的昆虫需立即取出。取虫时先慢慢收缩网袋,减少它在网内挣扎活动的范围,然后待其稍停趁势隔着网袋轻捏虫胸,使它静止,再用小镊子伸进网内,夹其翅基取出,放入毒瓶致死后再转移到三角纸袋内。

    (二)微小型昆虫刷取法

    有些在寄主植物上不太活动的微小型昆虫,如蚜虫等,用昆虫网很难扫入,用振落法亦不奏效,此时即用普通软笔直接刷入瓶、管内,刷取时要选择虫体密集的小群落,一笔即可刷取很多。要注意用笔尖轻轻掸刷,不可大笔刮刷否则伤及虫体。

    (三)搜索采集法

    有些虫体较小或栖息地点较为隐蔽的昆虫,需要根据它们存在的某些迹象进行仔细观察搜索才能采到。如食痕、蛀孔、虫粪、鸣声等都是可供追查的线索。此外,石块下面常有肉食性甲虫;雨后积水的树洞和盆缸里常有蚊子的孑孓;天牛、吉丁虫、玉米螟等幼虫往往在其寄主植株上留有蛀孔和粪迹。搜索采集要注意安全,谨防藏匿在树洞里、石块下,草丛中的蛇、蝎之类伤害。

    (一)捕虫网

    通常可分为捕网、扫网和水网三种。

    1.捕网

    主要用于捕捉空中飞动的昆虫,如蝶、蛾类、蜻蜓类等等。网的结构由网袋和网柄组成。网袋宜用薄柔的细纱,颜色以白色或淡色为好,如罗纱或蚊帐纱,也可用尼龙纱巾改制,目的是减少挥网时的阻力,利于昆虫入网并便于透视网内。

    2.扫网

    主要用来捕捉栖息在低矮植物上或行株距间、临近地面或地上、善于飞跳的小型昆虫。制作方法和捕网大致相同,但网袋的铅丝比捕网的略粗些;网柄可根据情况适当短些。此外,在网的底部要开一小口,使用前在开口外用橡胶圈扎一只透明玻璃管(或塑料管),扫入网内的是昆虫既被甩入管,虫量满足时取下小管,盖上透气管塞,再另换一只空管,继续扫捕。

    3.水网

    是捕捞水栖昆虫的一种工具。为减少水的阻力,网袋应选用透水性较强的材料,如马尾纱或金属纱等;从而操作方便,并不致折断网柄。水网的形式很多,一般可根据捕捞对象设计制作。

    (二)毒瓶

    采到昆虫后,有的需及时放入毒瓶内致死。常用的毒瓶一般选用内质量较好的磨砂广口瓶,瓶口严禁,毒气不致外溢,瓶盖不易脱落,使用安全。还可利用罐头玻璃瓶加配塑料盖来制作毒瓶,也很经济实用。

    专业采集用的毒瓶,其毒剂常使用氰化钾,毒力特别强,昆虫入瓶后可迅速致死。由于此种毒剂属于剧毒,在制作、使用以及保管方面要特别注意安全。

    (三)三角纸袋

    又名昆虫包,主要用来装存鳞翅目昆虫标本。采集前制备出一定数量、大小不一的纸袋,使用时依虫体大小分别放入各袋,每袋可装一个或几个同种标本。纸袋轻巧,不致损伤中体,且携用方便。

    三角纸袋的材料,一般选用半透明纸,裁成长宽3:2的长方形纸块,然后折叠即成。

    (四)其他用品

    有些小工具需要配备,如大小镊子、小剪刀、手持小放大镜、软毛笔、铅笔、记录本及小标签等。如有夜间作业,还需置备成套诱虫灯具(如黑光灯)、手电筒等。

    六、实验条件

    1.乙酸乙酯

    2.捕虫网

    七、实验步骤

    1.领工具

    2.制作三角纸袋和毒瓶

    3.捕捉

    八、思考题

    所捕害虫对动植物的危害有哪些?

    九、实验报告

    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认真阅读实验指导及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完成实验预习报告。实验过程中,认真记录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生物材料、试剂、实验仪器;(4)实验步骤;(5)实验结果和分析;(6)思考题。要求学生在实验指导及实验操作的基础上,独立进行归纳总结,完成一份内容完整、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实验报告。

    十、注意事项及其它说明

    合理采集、捕捉,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证安全。

    实验二 害虫的识别与标本制作

    一、实验目的

    1害虫分类到目

    2制作针插标本

    二、实验内容

    直翅目、同翅目、半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常见害虫鉴定,并制作标本。

    三、实验要求

    集中授课

    四、实验准备

    在进行实验之前,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本实验指导,并进行归纳总结,完成预习报告。

    五、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直翅目、同翅目、半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常见害虫鉴定,并制作标本。

    标本制作

    1关于还软:

    采集的昆虫,在制成干燥标本以前,常己存放了一段时间,其虫体己干硬发脆,在制成标本前必须经过还软,才不致折断破碎。建议用还软器还软,简单方便,也不会损坏标本。如果用干燥器还软,先在干燥器内底部铺上潮湿的细沙,再将装有昆虫的三角纸包放在干燥器内瓷盘上,为了防止标本发霉,应在沙面上滴上几滴石炭酸或甲醛溶液,最后将盖盖严。小虫可使用广口瓶自制还软器,在瓶内潮湿细沙土放一张滤纸,再在滤纸上放置装有昆虫的三角包。如果需要还软的昆虫不多,也可将三角纸包放在潮湿的净土层中,外面罩个玻璃罩进行还软。不管使用什么容器,夏季一两天,冬季两三天就可使昆虫还软如初。

    2关于昆虫针:

    建议购买专业的昆虫针,有5种型号和粗细,1号最细,5号最粗,视虫子大小而选择针,大虫用粗针,小虫用细针,整型时可用大头针固定。

    3关于展翅:

    展翅用展翅板,是用较软的木料制成,长约1尺,两边的木条宽3寸,略微向内倾斜,其中一条可活动,以便调节板间缝的宽度。两板间的槽沟底部装软木条。展翅时,把已插针的标本插在槽底软木板上,使中间的空隙与虫体相适应,然后用小号昆虫针,插在较粗的翅脉上,将左右前翅向前拉。蝇类以前翅的尖端与头相齐为准。把前翅暂时固定在展翅板上,再拉后翅,左右对称,充分展平。最后用光滑的纸条压住,经大头针固定后,放通风干处,等标本完全干燥后取下。

    微小昆虫如飞虱、米象、等,一般用三角纸点胶法来作。是以卡片纸剪成长5.5mm的小角纸片,尖端沾少许白乳胶或万能胶贴在虫体的中足与前足间,再用普通昆虫针从小三角形的底边插入,使它达到与昆虫一样的高度。小三角纸的尖端向左,虫体的前端向前。

    4关于插针位置:

    鳞翅目、蜻蜓目、双翅目昆虫,要将针向中胸背板中央稍偏右些插入,留出完整的背中线来。鞘翅目昆虫要将针插在右侧鞘翅的左上角,使昆虫针正好穿过腹面的中后足之间,这样就不会破坏鞘翅目昆虫分类特征的基节窝。半翅目昆虫要将针插在小盾片的中央偏右方,这样就可以完整地保留腹面的口器槽螳螂目和直翅目昆虫,要将针插在中胸基部土方偏右侧的位置上。膜翅目昆虫则要插在中胸的正中央部位插针高度:虫到针的顶端约占针长的1/3。插针和整型可在泡沫板上完成,用大头针固定好位置,待标本变硬后取下,放标本盒里保存。标本盒可在植保器材店购买,注意标本盒内要放樟脑,防止虫蛀。

    六、实验条件

    实验材料

    昆虫

    标本盒

    昆虫针

    七、实验步骤

    1.还软

    2.展翅

    3.针插

    八、思考题

    害虫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九、实验报告

    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认真阅读实验指导及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完成实验预习报告。实验过程中,认真记录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生物材料、试剂、实验仪器;(4)实验步骤;(5)实验结果和分析(画出回收片段电泳结果示意图);(6)思考题。要求学生在实验指导及实验操作的基础上,独立进行归纳总结,完成一份内容完整、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实验报告。

    十、注意事项及其它说明

    规范使用实验仪器,并注意电源安全。

    实验三 种子洗涤检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种子洗涤检验法的方法

    2对洗涤后的真菌孢子鉴定

    二、实验内容

    种子洗涤检验法检验种子携带真菌

    三、实验要求

    集中授课

    四、实验准备

    在进行实验之前,要求学生在对课堂相关知识点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认真阅读本实验指导,并进行归纳总结,完成预习报告。

    五、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用于检测种子表面附着的真菌孢子,包括黑粉菌的厚垣孢子、霜霉菌的卵孢子、锈菌的夏孢子以及多种半知菌的分生孢子等。

    六、实验条件

    1.试剂

    TTC红四氯唑

    2.器材

    低速离心机、显微镜、血球计数板

    七、实验步骤

    1洗脱孢子:将一定数量的种子样品放入容器内并加入定量无菌水或其它洗涤液,振荡5~10分钟,使孢子脱离种子,转移到洗涤液中。

    2离心富集:将孢子洗涤液移入离心管,低速离心(1000~1500转/分钟)3~5分钟,使孢子沉集在离心管底部。

    3镜检计数:弃去离心管内的上清液,加入一定量无菌水或其它浮载液,重新悬浮沉集在离心管底部孢子,取悬浮液,镜检。

    4滴加在血球计数板上,用高倍显微检查孢子种类并计数,据此可计算出种子的带菌量。

    5孢子生活力测定:用常规孢子萌发测定法、分离培养法、红四氯唑染色法判定孢子死活。

    八、思考题

    红四氯唑测定孢子活性的原理是什么?

    九、实验报告

    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认真阅读实验指导及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完成实验预习报告。实验过程中,认真记录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生物材料、试剂、实验仪器;(4)实验步骤;(5)实验结果和分析;(6)思考题。要求学生在实验指导及实验操作的基础上,独立进行归纳总结,完成一份内容完整、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实验报告。

    十、注意事项及其它说明

    规范使用实验仪器,并注意电源安全。

    实验四 种子分部透明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分部透明检测种子内真菌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分部透明法检测种子内真菌

    三、实验要求

    集中授课

    四、实验准备

    在进行实验之前,要求学生在对课堂相关知识点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认真阅读本实验指导,并进行归纳总结,完成预习报告。

    五、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主要用于检测大、小麦散黑穗病菌,谷类与豆类霜霉病菌等潜藏在种子内部的真菌。该法先用化学方法或机械剥离方法分解种子,分别收集需要检查的胚或种皮等部位,经脱水和组织透明处理后,镜检菌丝体和卵孢子。

    六、实验条件

    1.材料 染病种子

    2.试剂

    (1) 5%氢氧化钠溶液

    (2) 锥虫蓝

    (3) 95%乙醇

    (4) 乳酸酚

    3. 器材

    恒温水浴、实体显微镜、显微镜、套筛、电磁炉(或微波炉)

    七、实验步骤

    1先将种子在加有锥虫蓝的5%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22小时;

    2将浸泡过的种子用60-65℃的热水冲击或小心搅动,使种胚分离;

    3用孔径分别为3.5mm、2.0mm和1.0mm三层套筛收集种胚;

    4种胚用95%乙醇脱水2分钟;

    5转移到装有乳酸酚和水(3:1)混合的漏斗中,胚漂浮在上部,夹杂的种子残屑沉6在底部并通过连在漏斗下端的胶管排出;

    7纯净的种胚用乳酸酚煮沸透明2分钟;

    8冷却后用实体显微镜检查并计数含有散黑穗菌菌丝体的种胚,计算带菌率。

    八、思考题

    乳酸酚的作用是什么?

    九、实验报告

    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认真阅读实验指导及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完成实验预习报告。实验过程中,认真记录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生物材料、试剂、实验仪器;(4)实验步骤;(5)实验结果和分析;(6)思考题。要求学生在实验指导及实验操作的基础上,独立进行归纳总结,完成一份内容完整、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实验报告。

    十、注意事项及其它说明

    规范使用实验仪器,并注意电源安全。

    实验五 动植物细菌血清学检测

    ——琼脂双扩散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免疫学在病源物检验中的作用

    2掌握琼脂双扩散法的操作原理

    3对琼脂双扩散法的结果进行合理分析

    二、实验内容

    琼脂双扩散法检测病源细菌。

    三、实验要求

    集中授课

    四、实验准备

    在进行实验之前,要求学生在对课堂相关知识点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认真阅读本实验指导,并进行归纳总结,完成预习报告。

    五、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琼脂扩散试验简称琼扩。抗原抗体在含有电解质的琼脂凝胶中扩散,当两者在比例适当处相遇时,即发生沉淀反应,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带,称为琼脂扩散试验。

    琼脂扩散试验有单向单扩散、单向双扩散、双向单扩散和双向双扩散4种类型。最常用的是双向双扩散。

    (一)单向单扩散

    单向单扩散,即在冷至45℃左右质量分数为0.5%~1.0%的琼脂中加入一定量的已知抗体,混匀后加入小试管中,凝固后将待检抗原加于其上,置密闭湿盒内,于37℃温箱或室温扩散数小时,抗原在含抗体的琼脂凝胶中扩散,在比例最适处出现沉淀带。此沉淀带的位置随着抗原的扩散而向下移动,直至稳定。抗原浓度越大,则沉淀带的距离也越大,因此可用于抗原定量。

    (二)单向双扩散

    单向双扩散在小试管内进行。先将含有抗体的琼脂加于管底,中间加一层不含抗体的同样浓度的琼脂,凝固后加待检抗原,置密闭湿盒内,于37℃温箱或室温扩散数日。抗原抗体在中间层相向扩散,在比例最适处形成沉淀带。此法主要用于复杂抗原的分析,目前较少应用。

    (三)双向单扩散

    双向单扩散,即在冷至45℃左右质量分数为2%的琼脂中加入一定量的已知抗体,制成厚2~3 mm的琼脂凝胶板,在板上打孔,孔径3 mm,孔距10~15 mm,于孔内滴加抗原后,置密闭湿盒内,37℃温箱或室温进行扩散。抗原在孔内向四周辐射扩散,与琼脂凝胶中的抗体接触形成白色沉淀环,环的大小与抗原浓度呈正比。本法可用于抗原的定量和传染病的诊断,如马立克氏病的诊断。

    (四)双向双扩散

    双向双扩散,即用质量分数为1%的琼脂制成厚2~3 mm的凝胶板,在板上按规定图形、孔径和孔距打圆孔,于相应孔内滴加抗原、阳性血清和待检血清,放于密闭湿盒内,置37℃温箱或室温扩散数日,观察结果。

    当用于检测抗原时,将抗体加入中心孔,待检抗原分别加入周围相邻孔,若均出现沉淀带且完全融合,说明是同种抗原;若两相邻孔沉淀带有部分相连并有交角时,表明二者有共同抗原决定簇;若两相邻孔沉淀带互相交叉,说明二者抗原完全不同。

    图:双向双扩散用于检测抗原结果判定抗:抗体1,2,3,4,5,6.被检抗原

    当用于检测抗体时,将已知抗原置于中心孔,周围1,2,3,4孔分别加入待检血清,其余两对应孔加入标准阳性血清,若待检血清孔与相邻阳性血清孔出现的沉淀带完全融合,则判为阳性;若待检血清孔无沉淀带或出现的沉淀带与相邻阳性血清孔出现的沉淀带相互交叉,判为阴性;若待检血清孔无沉淀带,但两侧阳性血清孔的沉淀带在接近待检血清孔时向内弯曲,判为弱阳性,而向外弯曲,则判为阴性(下图)。

    图双向双扩散用于检测抗体结果判定A.抗原+.阳性血清1,2,3,4.被检血清

    本法应用广泛,已普遍用于传染病的诊断和抗体的检测,如鸡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禽流感、霉形体病、鸡传染性喉气管炎、伪狂犬病、牛地方性白血病、马传染性贫血和蓝舌病等。

    六、实验条件

    1.材料 抗原

    2.试剂 琼脂

    0.01MPBS pH 6.4 缓冲液

    甲液 NaHPO4•12H2O 3.85g+1000ml水;

    乙液 KH2PO4 1.36g+1000ml水。充分溶解后用脱脂棉过滤,用时混合。

    七、实验步骤

    1、按甲液24ml、乙液76ml混合。

    2、制板 琼脂 0.6——1g;NaCl 8ml;混合液 100ml;硫柳汞 001%。

    煮沸融化,倒入平皿,每个加入18——20毫升,置冰箱备用。

    3、打孔 将琼扩打孔图案置于平板底部,用打孔器打孔。

    ○ ○

    ○ ○ ○

    ○ ○

    4、加样

    ⑴ ①、⑤:已知标准阳性血清; ⑵ ①、④:已知标准阳性抗原;

    ②:已知标准阳性抗原; ⑥:已知标准阳性血清;

    ③、④、⑥、⑦:被检血清。 ②、③、⑤、⑦:被检病料。

    ⑴、用已知抗原测血清 ⑵、用已知血清测抗原

    ⑦←○ ○→① ⑦←○ ○→①

    ⑥←○ ○ ○→③ ⑥←○ ○ ○→②

    ⑤←○↓○→④ ⑤←○↓○→③

    ↓ ↓

    ② ⑥

    八、思考题

    总结免疫技术在病源物检验中的作用。

    九、实验报告

    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认真阅读实验指导及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完成实验预习报告。实验过程中,认真记录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生物材料、试剂、实验仪器;(4)实验步骤;(5)实验结果和分析;(6)思考题。要求学生在实验指导及实验操作的基础上,独立进行归纳总结,完成一份内容完整、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实验报告。

    十、注意事项及其它说明

    规范使用实验仪器,并注意电源安全。

    实验六肉品检验技术

    ——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明确亚硝酸盐的测定与控制成品质量的关系。

    2、明确与掌握盐酸萘乙二胺法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

    检测肉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三、实验要求

    集中授课

    四、实验准备

    在进行实验之前,要求学生在对课堂相关知识点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认真阅读本实验指导,并进行归纳总结,完成预习报告。

    五、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样品经沉淀蛋白质,除去脂肪后,在弱酸条件下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生成的重氮化合物,再与萘基盐酸二氨乙烯偶联成紫红色的重氮染料,产生的颜色深浅与亚硝酸根含量成正比,可以比色测定。反应式如下:

    六、实验条件

    1试剂

    1)、亚铁氰化钾溶液:称取106克亚铁氰化钾[K4Fe9(CN)5.3H2O],溶于水后,稀释至1000毫升。

    2)、乙酸锌溶液:称取220克乙酸锌[Zn(CH2C00)2·2H20],加30毫升冰乙酸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毫升。

    3)、饱和硼砂溶液:称取5克硼酸钠(Na2B07·10H20),溶于100毫升热水中,冷却后备用。

    4)、0.4%对氨基苯磺酸溶液:称取0.4克对氨基苯磺酸,溶于100毫升20%的盐酸中,避光保存。

    5)、0.2%盐酸萘乙二胺溶液:称取0.2克盐酸萘乙二胺,溶于100毫升水中,避光保存。

    6)、亚硝酸钠标准溶液:精密称取0.1000克于硅胶干燥器中干燥24小时的亚硝酸钠,加水溶解移入500毫升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200微克亚硝酸钠。

    7)、亚硝酸钠标准使用液:临用前,吸取亚硝酸钠标准溶液5.00毫升,置于200毫升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5微克亚硝酸钠。

    2仪器

    1)、小型绞肉机。

    2)、分光光度计。

    3样品

    肉品:腐肉鲜肉

    七、实验步骤

    1、样品处理:称取5.0克经绞碎混匀的样品,置于50毫升烧杯中,加工2.5毫升饱和溶液,搅拌均匀,以70℃左右的水约30毫升将样品全部洗入500毫升容量瓶中,置沸水浴中加热15分钟,取出后冷至室温,然后一面转动一面加入5毫升亚铁氰化钾溶液,摇匀,再加入5毫升乙酸锌溶液以沉淀蛋白质,加水至刻度,混匀,放置0.5小时,除去上层脂肪,清液用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30毫升,滤液备用。

    2、测定

    吸取40毫升上述滤液于50毫升比色管中,另吸取0.00、0.20、0.40、0.60、0.80、1.00、1.50、2.00、2.50毫升亚硝酸钠标准使用液(相当于0、1、2、3、5、7、10、12.5微克亚硝酸钠),分别置于50毫升比色管中,于标准与样品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0.4%对氨基苯磺酸溶液,混匀,静置3-5分钟后各加入1毫升0.2%盐酸萘乙二胺溶液,加水至刻度,混匀,静置15分钟,用2厘米比色杯,以零管调节零点,于波长538nm处测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比较。

    计算: X=(A×1000)/(m×40/500×1000×1000)

    X: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g/kg;

    m:样品质量,g;

    A:测定用样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ug.

    八、思考题

    1.总结其它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方法。

    九、实验报告

    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认真阅读实验指导及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完成实验预习报告。实验过程中,认真记录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生物材料、试剂、实验仪器;(4)实验步骤;(5)实验结果和分析;(6)思考题。要求学生在实验指导及实验操作的基础上,独立进行归纳总结,完成一份内容完整、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实验报告。

    十、注意事项及其它说明

    规范使用实验仪器,并注意电源安全。

    实验七蛋品检验技术

    ——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测定原理

    2.掌握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

    测定蛋品中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含量。

    三、实验要求

    集中授课

    四、实验准备

    在进行实验之前,要求学生在对课堂相关知识点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认真阅读本实验指导,并进行归纳总结,完成预习报告。

    五、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挥发性含氮物质在碱性溶液中释出,在扩散皿中于37℃时挥发后吸收于吸收液中,用标准酸滴定,计算含量。

    六、实验条件

    1试剂

    1)饱和碳酸钾溶液:称取50g碳酸钾,加50ml水,微加热助溶,使用时取上清液。

    2)水溶性胶:称取10g阿拉伯胶,加10ml水,再加5ml甘油及5g无水碳酸钾(或无水碳酸钠),研匀。

    3)吸收液:混合指示液、0.0100N盐酸或硫酸标准溶液,与半微量定氮法相同。

    2仪器

    1)扩散皿(标准型):玻璃质,内外室总直径61mm,内室直径35mm;外室深度10mm,内室深度5mm;外室壁存3mm,内室壁存2.5mm,回壁纱厚玻璃盖,如图1-1所示,其他型号亦可用。

    2)微量滴定管:最小分度0.01ml。

    3样品

    蛋品:鲜蛋 腐蛋

    七、实验步骤

    1将水溶性胶涂于扩散皿的边缘,在皿中央内室加入1ml吸收液及1滴混合指示液。在皿外室一侧加入1.00ml按半微量定氮法制备的样液,另一侧加入1ml饱和碳酸钾溶液,注意勿使两滴接触,立即盖好;密封后将皿于桌面上轻轻转动,使样液与碱液混合。

    2将扩散皿置于37℃温箱内放置2h,揭去盖,用0.01N盐酸标准溶液或硫酸标准溶液滴定,终点呈蓝紫色。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

    图 微量扩散皿(标准型)

    3说明

    1)加碳酸钾时应小心加入,不可溅入内室。

    2)扩散皿应洁净、干燥,不带酸碱性。

    3)检样测定与空白试验均需各作2份平行试验。

    4计算

    (V3-V4)×N1×14

    X2= ×100

    m1×100/5

    式中:X2——样品中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mg/100g

    V3——测定用样液消耗盐酸或硫酸标准溶液体积,ml

    V4——试剂空白消耗盐酸或硫酸标准溶液体积,ml

    N1——盐酸或硫酸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m1——样品质量,g

    14——1N盐酸或硫酸标准溶液1ml相当氮的毫克数

    八、思考题

    哪些因素影响了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测定准确性?

    九、实验报告

    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认真阅读实验指导及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完成实验预习报告。实验过程中,认真记录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生物材料、试剂、实验仪器;(4)实验步骤;(5)实验结果和分析;(6)思考题。要求学生在实验指导及实验操作的基础上,独立进行归纳总结,完成一份内容完整、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实验报告。

    十、注意事项及其它说明

    规范使用实验仪器,并注意电源安全。

    实验八 乳品检验技术

    ——利用牛奶检测仪测定乳品成分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牛奶检测仪的工作原理

    2掌握牛奶检测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利用牛奶检测仪测定乳品成分的检验

    三、实验要求

    集中授课,演示,测定

    四、实验准备

    在进行实验之前,要求学生在对课堂相关知识点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认真阅读本实验指导,并进行归纳总结,完成预习报告。

    五、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仪器原理:该仪器利用特异显色剂与蛋白质反应实现纯牛奶中蛋白质的含量的测定。仪器由硅光光源、比色池、集成光电传感器、微处理器和微型打印机构成。 1、测定纯牛奶蛋白质氮,真实反应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非蛋白质氮(如三聚氰胺、尿素、化肥等)不干扰测定。 2、适用于实验室快速定量检测,检测一个样品只需5~10分钟。 3、测量方法简单,无需专业人员,通过认真阅读说明书就可实现操作。 4、仪器操作具有测量、设置、记录、保存、打印和数据统计处理功能。 5、设有RS-232/USB接口,具有通讯、联机和帮助等功能。检测项目:奶制品中蛋白质含量、奶制品掺尿素、奶制品掺硼酸、奶制品掺甲醛、奶制品掺双氧水适用样品:奶粉、液态牛奶、液态牛奶制品、奶制品检测时间:样品提取时间3分钟,检测时间15分钟检测。

    六、实验条件

    1仪器牛奶检测仪

    2样品牛奶

    七、实验步骤

    1制样

    2上机

    3进样

    4检测

    5结果分析

    八、思考题

    牛奶检测仪的使用注意事项是什么?

    九、实验报告

    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认真阅读实验指导及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完成实验预习报告。实验过程中,认真记录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生物材料、试剂、实验仪器;(4)实验步骤;(5)实验结果和分析;(6)思考题。要求学生在实验指导及实验操作的基础上,独立进行归纳总结,完成一份内容完整、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实验报告。

    十、注意事项及其它说明

    规范使用实验仪器,并注意电源安全。

    实验九 水产品检验技术

    ——虾中甲醛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甲醛的危害

    2掌握甲醛含量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

    虾中甲醛含量的测定

    三、实验要求

    集中授课

    四、实验准备

    在进行实验之前,要求学生在对课堂相关知识点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认真阅读本实验指导,并进行归纳总结,完成预习报告。

    五、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甲醛是无色并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其40%的水溶液称福尔马林)。甲醛具有凝固蛋白质的作用,因而具有杀菌和防腐能力,可作为外科器械的消毒剂和保存生物标本的防腐剂。但是甲醛具有一般性原生质毒,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内服可引起食欲丧失、呕吐、腹泻,危害人体健康。因此,严禁用甲醛作食品的防腐剂,浸泡食品。但目前一些不法商贩为防止海产品变质、腐烂(如秋季的鲜虾),常添加一些福尔马林,严重违反食品卫生法,故必须检验,以保证人们的身心健康。在磷酸酸性条件下,对样品进行蒸馏,用水吸收。吸收液中的甲醛与乙酰丙酮及过量铵根离子反应生成黄色物质(3,5-二乙酰甲基一1,4一二氢二甲基吡啶),该黄色物质的溶液颜色深浅与含量成正比(且至少可稳定1O小时)。

    六、实验条件

    2 仪器

    721分光光度计。

    3 试剂

    (1)10%(v/v)磷酸溶液。

    (2)液体石蜡(消泡作用)。

    (3)乙酰丙酮溶液:在100.0ml蒸馏水中加入醋酸铵25.Og、冰醋酸3.0ml、乙酰丙酮0.4ral,振摇促溶,储备于棕色瓶中,可保存1个月。

    (4)甲醛标准储备液 (可保存1个月)。

    取福尔马林(38% ~40%)5.0ml于25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从该溶液中取10.0毫升放入碘量瓶中,加0.1mol/L的碘标准溶液50.0 ml、1.0mol/L的NaOH 20.0ml,在室温放置15分钟,以使甲醛在碱性溶液与碘充分反应;然后加10%硫酸15.0ml,使溶液显酸性,后用0.1mol/L标准Na2s20,溶液滴定过量的碘至终点(以1.0ml新配制的淀粉溶液为指示剂)。同时取10.0 ml水做空白实验。

    V1:空白滴定消耗Na2S203标准溶液的体积(m1);V::样品

    滴定消耗Na2S203,标准溶液的体积(m1);C:Na2S203,标准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5)甲醛标准使用液:将标定后的甲醛标准储备液用水稀释至5.0ug/ml。

    七、实验步骤

    1 样品处理

    取市售鲜虾5O.Og,加水50,0ml,用捣碎机打成匀浆。称取1O.0g匀浆(相当于鲜虾5.0g),置于蒸馏瓶中,加入蒸馏,20ml,液体石蜡2.5ml和10%磷酸溶液10.0ml,立即通水蒸气蒸馏。冷凝管下口应事先插入盛有10.0ml蒸馏水且置于冰浴的容器中,准确收集蒸馏液至150.0ml,另做空白蒸馏。

    2 显色操作

    吸取样品蒸馏液5.0ml,空白蒸馏液5.0ml,标准甲醛使用液0.0、0.5、1.0、3.0、5.0、7.0ml,分别补充蒸馏水至10.0ml,各加入乙酰丙酮溶液1.0ml,混匀,置沸水浴中3分钟,取出冷却。

    3 定性实验

    将显色操作的样品蒸馏液对应管与空白蒸馏液对应管进行比较,呈黄色为阳性。

    4 绘制标准曲线

    以空白蒸馏液调“O”于435 nln处,用1cm比色杯对显色的样品和6份标准甲醛溶液进行比色,记录吸光度,以6份标准甲醛溶液的含量( g)为横坐标,对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作标准曲线。

    5 定量

    根据样品管的吸光度值.在标准曲线上查出甲醛的含量。样品中甲醛含量的计算:

    w :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样品管中甲醛的含量(ug);W:样品总量(g);V :测定时取样品蒸馏液的体积(m1);Vo:样品蒸馏液的总体积(m1)。

    八、思考题

    共存物质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九、实验报告

    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认真阅读实验指导及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完成实验预习报告。实验过程中,认真记录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生物材料、试剂、实验仪器;(4)实验步骤;(5)实验结果和分析;(6)思考题。要求学生在实验指导及实验操作的基础上,独立进行归纳总结,完成一份内容完整、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实验报告。

    十、注意事项及其它说明

    规范使用实验仪器,并注意电源安全。

    更新时间:2015-08-15  【打印此页】  【关闭】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天津商业大学 食品与药品实验教学中心

地址:天津市北辰区光荣道 邮政编码:300134